看護膚品企業頻頻跨界,時不時出一個彩妝大單品來攪局。在化妝品零售業的漫漫寒夜里,彩妝仿佛成為了引領我們的啟明星。耀眼而奪目!
但是,在喧囂背后,有兩個小事件吸引了筆者的關注。
首先是一個不確定的小道消息。中國彩妝老大美寶蓮和老二巴黎歐萊雅的整體銷售份額占比下滑2.8%。
他們這牢牢的領先地位怎么會被撬動呢?難道中國本土彩妝品牌已經牛到這種程度了嗎?筆者認為,美寶蓮和歐萊雅的市場份額是被韓妝潮流所沖擊的。彩妝品類作為時尚品類,更新頻率高,創新空間大,挑戰者機會更多。
第二個事件是最近本土彩妝品牌操盤手的頻繁變動。雖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但在當前節點的集中異常變動能反應出彩妝行業的躁動不安。
筆者猜測,主要的原因是操盤手和企業主對于彩妝的下一個增長點不能明確或者信心不足。這是大方向,方向決定計劃,如果這方面出現問題自然會引起人員的大調整。第二個因素可能是當前普遍存在的庫存壓力問題。
當然,這兩個小的事件在表面上影響并不大,彩妝市場在整體上仍然保持快速增長,彩妝環境也依然熱鬧非凡。但是,這在側面上反映了彩妝市場普遍存在的異常狀態——終端疲軟,廠家困惑。
中國彩妝市場發展的五大羈絆
終端的疲軟,廠家的困惑都體現在同一個問題上——如何做增長?
中國彩妝市場的容量仍然不足200億,還不到護膚市場的三分之一。如果不能持續快速增長,各大上游大鱷之間、各終端網點之間都會碰撞得頭破血流。而中國彩妝要持續快速發展,有五大羈絆攔在我們面前。
一、產品同質化競爭
產品同質化,這可能是所有彩妝從業人員都感同身受的問題,尤其是在這一波氣墊霜潮流中。
氣墊霜在中國市場走紅應該是2013年至2014年左右,然后滿大街都是氣墊霜。據筆者回憶,平均一個品牌大都有3至5個氣墊霜,而產品功能概念也都基本雷同。
氣墊霜最初的售價都在100元至200元之間,在沖擊下終端促銷價都降到了幾十元。要知道,一只氣墊霜的出廠成本最低也要十幾元,哪還有什么空間來做服務增值。
彩妝的重要作用是將化妝品店由零售業轉變為服務業。這種同質
文鑫化妝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符合國家新時代下大政方針的化妝品公司,自成立以來,公司就始終堅持“團結、務實、創新、專業”的企業文化,秉持著“不求廣,但求精,竭誠的服務好每一個顧客”的宗旨。文鑫化妝品有限公司真正的把化妝品的核心價值觀展現了出來,讓每一個愛美人士健康的享有美麗與青春。
伊色利人品牌是文鑫化妝品公司的主打化妝品品牌,意為給女...
【更多】